◆ 栏目分类

 

2017年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文章出处:思礼中学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18-04-10 18:04:28

2017年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初中美术鉴赏校本课程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济源思礼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初中美术鉴赏校本课程研究》 【17-HJYY-674】是我校2017年根据实际申请立项,由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管理办公室批准立项的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意义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加深学生对当今美术的多元化与多样性认识和理解,以便形成现代人应具备的尊重多元文化的人格特质。因此,美术课程资源多元化开发便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所使用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审定的201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每册最后两课虽增设了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优秀文化遗产篇目,但却缺少了本土文化资源(这里的本土指的是济源境内),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本土文化资源,是带有历史传承性,是融合历史、现代文明、体现人文与自然特色的地方文化。基于此,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让一些遥不可及的伟大艺术品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发现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便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

2.研究价值

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尤其是视觉文化泛滥的现实环境中,学生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乡土文化却采取漠视或鄙薄的态度。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和学校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开发出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借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力求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3.研究目的

本课题意在通过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鉴赏类校本课程,基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本土文化资源”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开发,以济源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等多样化形式为载体,进行初中本土文化特色的美术鉴赏学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独特价值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受《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在我国部分地市的学校开展的较好,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如云南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已经逐步将民间美术引入中小学课堂,形成了具有云南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文化美术教育。李永永的《传承与发展——谈民间美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意义》(中国美术教育)从理论层面把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的非常详尽。

同样为边远地区的四川新津县有着丰富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其中以《观音寺壁画艺术》为代表的新津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效的解决国家美术课程不能满足地方美术教育发展需求的现状,进一步协调了当地地方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与开发利用不足之间的矛盾。

因此,由于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教育和课程传统的影响,课程设置在实践中的取向有所不同的。济源作为中华历史名城,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但多数学校的美术鉴赏却依然照本宣科,原搬照抄,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如何设置适合当地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本土化校本课程必须考虑的问题,况且在美术鉴赏课上开发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尝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出适合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课程标准》对资源开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强调了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这是美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现代学校教育赋予美术教师新的任务。《课程标准》还指出“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开展初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的改革试点。"

2.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艺术的灵魂在于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可以最大化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整合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北大学者钱理群发出“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的呼吁。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他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与功能,不仅有助于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术语言,直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到家乡丰厚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本土优秀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使他们在共享祖先创造的丰厚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并对家乡文化今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本土文化资源:

本土是一个人出生、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本土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本土文化资源就是本乡本土滋生和延续的具有当地艺术特色风格的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等洋溢着乡土文化气息的多种资源。本课题侧重整合与美术鉴赏相关的济源境内的文物古迹(指大明寺、阳台宫、济渎庙的建筑、绘画、装饰、雕塑等)和民间艺术(指轵城汉代泥塑、承留剪纸等)等文化资源。

2.校本课程:

指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以校为本,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创生课程。具体就是考虑学校自身所确立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的周边环境等方面,以学校为主体,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合理利用美术相关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学校教学需要的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初中美术鉴赏课与济源本土文化资源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素质得到最优最快发展。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普及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美术教学多样化;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我市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2.在研究中培养出能胜任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型教师且能和其它学科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二)主要内容

1.在人美版教材《美术鉴赏》大的框架下,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使各个章节,每个课程渗入地方文化符号,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2.拓展教学空间,走进更为广阔的课堂。如:历史文化遗址、宗教庙宇、博物馆等。通过访谈、记录等形式,感知对象,开阔视野,了解济源的历史,提高学习《美术鉴赏》的情趣,培养学生传承及弘扬本土文化的意识。

3.搜集济源境内的文化资源:文物古迹(指大明寺、阳台宫、济渎庙的建筑、绘画、装饰、雕塑等)和民间艺术(指轵城汉代泥塑、承留剪纸等)。对搜集的济源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开发出能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民间特色文化中发现、获知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问题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行动研究法。

1.问题调查法

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及本土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等问题在参与本课题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阅读相关文献,收集相关本土资源进行整理、整合,寻找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整合美术鉴赏各章节,最终做到课程设计有理有据。

3.案例研究法

以济源市思礼镇初级中学2017级1班和2班及济源市承留镇第二中学2017级1班和2班为对象开展本土文化资源与美术鉴赏课程的整合。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确保开发的校本课程实用。

4.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本课题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课题成员培训,采取干预行动,运用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收集资料,研究并解决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

1.负责人基本情况

主持人卢丰,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2012年主持的课题《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效率研究》结题;2016年参与的课题《农村初中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结题。其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获奖,曾多次获市美术优质课一、二等奖。

2.课题组成员情况及分工

冯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2014年8月主持《幼儿师范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已结题,论文《本土文化资源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于2017年6月发表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济源俑》获得2017年河南省美术优质课二等奖。

燕莎莎,从事美术教学16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曾多次获市美术优质课一、二等奖。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卢丰老师负责课题的主持研究和实施,侧重协调学校各处室的业务关系,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且配合燕莎莎老师开发和修订课题校本课程,做好课题实施的日常教育。冯巍老师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学校保障

(1)研究资料来源

本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广泛。首先,学校图书室资料、藏书丰富;网络信息发达全面;为所有课题实验人员提供大量的理论资料。

(2)经费来源

学校均提供课题研究的部分经费,其余部分自筹。

(3)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理论学习工作。如课题组的例会制度,至少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4.经费估算

预计4000元。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成果形式

(一)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1)问卷调查,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及本土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等问题在参与本课题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形成相关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成员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等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3)通过课题组对济源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确立课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方案。

(4)进行课题申报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1月)

(1)邀请专家和市教育学会课题管理人员到校与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课题组在本阶段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及行动研究法等开展全方位的课题研究。对济源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整合,对可操作性的优秀 文化资源进行编撰。

(3)通过开展各项校园艺术活动,重点是对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修正、完善我们的美术鉴赏课程及教学方法和模式。

3.总结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性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中学美术鉴赏校本教材》。

(2)邀请专家组成员指导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得失。

(3)形成结题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二)成果形式

1.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及本土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等问题在参与本课题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收集整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文字类,图片类,音像类,丰富课题实施。在实施中期,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如《中学美术课程中本土文化资源的研究——以大明寺为例》,《一节美术鉴赏课的本土化设计》等。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实践写出一些相关手记,感想,形成教学案例,录制课堂教学活动实例,进行部分教师的课题展示课。整理编写具有本土文化符号的《中学美术鉴赏校本教材》。

3.形成《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初中美术鉴赏校本课程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04.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06.

3.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9.

4.政协济源市委员会.济源历史文化精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3.

5. 潘锐芬.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J] .美术大观,2012. 08.

6.罗斌.美术教学应充分运用地域文化资源.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

7.龙湘平.论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感谢大家对我们课题组的关爱与支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指导我们顺利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济源市思礼镇初级中学 2018-2019
地址: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 电话:0391-6764337 邮箱:13838923700@163.com
建议您使用1920×1080及其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8011828号-1 技术支持:济源源点网络